中国B2B元老的重生与突围
作者: 缪凌云 来源: 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 2018-08-09 15:15
“南阿里,北慧聪”曾经是互联网江湖的一段佳话。在“南阿里”凭借着淘宝网转战B2C领域并一飞冲天之后,“北慧聪”守着B2B行业元老的名头却渐渐失去了往昔的光环。
风水轮流转。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铺陈开来,行业似乎又迎来爆发的契机。再加上新帅上任、战略聚焦,慧聪完成了从B2B行业深耕者到产业互联网集团的转变。营收、净利再度迎来高增长。
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会崛起么?
高层、战略大调整
2018年8月5日,慧聪集团(2280.HK)发布预盈公告,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70%以上,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0%至50%。
逾170%的营收增长及30%至50%的净利增长,可以说是慧聪集团近年来交上的最好的一份答卷。
预盈公告称,这主要得益于集团产业互联网的生态布局初见成效,交易场景开始出现,交易服务板块收入取得大幅提高,并带动了数据服务板块的快速增长。
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野马财经则发现,或许与慧聪2017年高层、战略等多方面的大调整不无关系。
慧聪集团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92年的慧聪网。
由于赛道的摇摆与定位的复杂,经历过创立初期的高速发展之后,慧聪陷入了长期的低迷。2017年底,新任CEO刘军走马上任(不久后兼任董事长),提出了到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刘军的第一刀是做减法。
接手之初,慧聪集团旗下拥有数十家子公司,涉及数十个行业,但真正盈利的却只手可数。为此,9个多月的时间,慧聪转让、关停(包括计划中)了五十余家参控股企业,裁减了三百多名员工,将业务整合、聚焦至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数据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被裁减的员工大都来自销售条线,研发人员反而出现了大幅增加。
除了员工结构、待遇的调整优化,刘军同样针对管理设计了全新的股权激励机制。2018年7月19日,慧聪集团正式推出了针对2名执行董事及19名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的期权激励计划。
计划显示,上述人员将分三年拿到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为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达到100亿元、200亿元及300亿元,行权价格为4.6港元/股。
目前慧聪集团的股价4.55港元/股,2017年全年营收37亿元。对比之下,该股权激励计划堪称苛刻。不过“高营收”的条件设定,可以将核心成员与公司发展深度绑定,尽可能避免资本游戏、高管套现状况的出现,给市场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深入挖掘产业链价值
业务聚焦、条线精简、激励调整从战略层面给公司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是慧聪集团财务数据得以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当然,从更微观的视角来看,战术上的配合同样重要。
前文所述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数据服务三个板块,并非割裂的个体,实则层层打通,相互支撑。
具体而言,信息服务板块由2C的中关村(000931,股吧)在线和2B的慧聪网两大网站组成,截至目前,前者拥有超4000万注册用户,后者则为中国第二大B2B门户网站,买家资源达到1500万;交易服务板块包括“棉联”、“买化塑”、“中模国际”等平台,分别垂直于棉花、化工橡塑、建筑模架产品行业,虽然听起来比较“接地气”,但这些行业的市场规模,实则都有万亿之巨;数据服务则是指通过一物一码等产品数字管理技术进行智慧防伪、数据应用。
从前端信息交流,到交易场景,再到交易完成后的责任追溯,环环相扣。形成了以交易服务为场景、数据服务为基础、信息服务为支撑的完整闭环。
涉及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搭建、打通后,慧聪集团所获得的好处是多样的。
一方面,一站式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客户愿意进行深度合作。慧聪集团已经积累了诸如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一汽丰田、同仁堂(600085,股吧)、贵州茅台(600519,股吧)、露露、韩华集团此类的优质公司,客单价、毛利率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另一方面,每个环节、每个客户、每次搜索、每笔交易都会产生大量包含有效信息的数据,慧聪集团可以不断提高数据搜集、分析、处理等能力,为实现刘军提出的未来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公司打下基础。
有意思的是,数据应用板块,慧聪集团正在与佳沃股份、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及清华大学等企业、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溯源公链的研究。目前,该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并在品牌防伪、智慧溯源、场景应用、物联网链接、供应链创新、 智慧营销等方面,和多个行业多家大、小企业展开合作。集团正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溯源公链,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效果。
相关技术如果能最终成熟、广泛应用,也无疑能够为社会公众越来越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加上一道有效的保护锁。
除此之外,慧聪集团还为客户提供配套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交易赋能。由于场景清晰,数据掌握度高,风险相对可控,在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额外的收益。
如此看来,在某一领域持续深耕,将其产业链完全吃透之后,存在的商机同样非常之多。并且,该模式具备较强的可复制行,为企业营收的几何式增长提供的可能。
而当下中国的产业互联网,恰处在爆发前夜。
产业升级下的时代红利
我国已经跨入产业大国的序列多年,拥有的行业十分全面;但却一直难以成为产业强国,无论是效率提升还是质量把控上,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产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附能实体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数据化、智能化管理。进而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转效率,激发更大的活力。
这就为包括慧聪集团在内的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愈加紧迫,潜在市场的释放速度、行业天花板的打开速度正不断提升。
《2017年中国B2B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B2B市场交易规模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26.67%,为近五年来最快增速;B2B相关企业市场营收超2500亿元,增速也同比出现回升。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PC和移动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1.84万亿元,预计2019年这一数据会增长至2.61万亿元。
可以说,战略的及时调整、业务的及时聚焦,使得慧聪集团能够以更好的姿态去分享时代红利的到来。
当然,机遇背后,也存在着挑战。
产业互联网行业未来市场规模不可谓不巨大,但谁能够笑到最后远未可知。毕竟包括慧聪集团在内,行业内尚未出现一家拥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出现,大家距离起跑线,都不算遥远。
曾经的阿里选择了更广阔的空间,成就了如今的规模;如今的慧聪则瞄准了更垂直、深入的领域,以期冲击5年千亿的目标。
注:文/缪凌云,公众号:野马财经(ID:YMCJ8686),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