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马路住户一开窗就“吃土”怎么办
泰和路与江杨北路交界处道路正在施工,一旁车流密集,有不少卡车和工程车。均 李成东 摄
宝山区联谊路501弄鑫鑫花园的张阿姨忍受家门口的扬尘已十余年了。近日,她致电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热线63523600称:“小区靠近马路的第一排房子,住户基本没法开窗,一开窗就要‘吃土’,住 3楼都没用。即便不住第一排,但到小区门口等公交车,一会儿工夫便灰头土脸,街坊邻居苦不堪言。”
记者走访时发现,居民们把扬尘的矛头指向小区正对面的水泥厂,认为那些搅拌车不仅是扬尘源,而且夜间出入和装卸的噪声也让人头疼。宝山区环保部门称,扬尘问题的确是宝山空气环境质量的短板,目前虽已通过多举措进行管控,但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扬尘扰民这个老大难问题久治不愈。它的管理难点、痛点在哪儿?为何同时困扰着居民和管理部门?
不敢晾晒衣物,一抖一地灰
“因为灰尘多,不管春夏秋冬,家里都不敢开窗,又怕晚上睡觉被吵醒,所以家里沿马路朝南的房间基本不住人。”张阿姨说,她是鑫鑫花园小区的第一批居民,和混凝土搅拌厂隔路相望。2003年买房时,她担心会有噪声和粉尘影响,但听说厂子会拆,就买了。谁知入住后发现,朝南的房间落灰非常严重。平时通风只能靠空调,唯有在车少时和下雨天,才能抓紧时间开窗通风。
张阿姨家楼下的程先生也表示,他家的衣服和被子都不敢晒,如果晾出去,收回来一抖就是一地灰。
同楼的郭先生补充说,刚搬来时家里是单层玻璃,阳台里每天积尘很厚,夜间噪声也大,所以他自行安装了双层玻璃,可这也没多少改善。他买了水枪,天天冲洗阳台外面的晾衣竿。
张阿姨指着小区门口705路公交车牌告诉记者,因为扬尘太大,居民们基本不敢站在站牌下等车,一般都是躲到沿街房子里,隔着玻璃看车来了才赶紧跑出去。
对此,居民区吴书记说,居民们一直在投诉,涉及的问题从扬尘、卡车噪声到夜间作业、道路整修等。部分问题解决了,像扬尘这样的“老大难”问题一直存在。
记者随后来到小区对面的中建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生产部沈经理说,厂区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都没问题,可居民就是盯着他们不放,忽视了马路上的土方车、周围砂石料码头以及小商品物流仓储公司来往车辆带来的扬尘。厂区始终在有水和封闭环境中作业,并根据手机上的监测数据进行覆水。当颗粒物处于静态时指数是0.06,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指数,显示为0.036,表明此时颗粒物是静态的。
宝山区环保局韩局长表示,虽然厂方强调混凝土搅拌整个工艺都在湿润环境中进行,在生产中不存在大面积扬尘,但来料运输、物料倾倒、料槽搅拌,还存在石灰粉溅出可能。因为厂区道路不平容易积尘,加上设施陈旧,会有“跑冒滴漏”现象出现,而且降尘措施也较单一,水喷淋效果不佳。
僵尸车占道,影响尘土清理
从联谊路500弄进去,到水泥厂大门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弄堂,这是进出厂区的必经之路,仅容两车通过的路面停满各式车辆,占掉一半道路;车身下积聚数厘米厚的尘土,有的车窗已被传单和广告覆盖,手一抹全是灰。
沈经理说,这条路不仅是进出水泥厂的必经道路,周围企业也都只能走这条路。可道路目前已被私人卡车与僵尸车堵死。水泥厂负责人薛先生说,占道车辆不但影响正常通行,而且长时间占据地面道路,导致路面凹坑无法整修,渐渐成了积尘坑。“每天清扫保洁都难进行,积累的尘土被开出去的车辆带到联谊路上,扬到居民家门口,他们怨气自然大。”薛先生说,为此,厂里曾报过警,但情况没有改变。
薛先生称,这条道路属于胡庄村委会管辖,村委会应有权设置路障,通畅道路。但村委会朱书记表示,这条路不归村里管,是由原农垦局征地,光明集团代征了这条路,又将土地出租给其他企业。只是出于对周边环境的考虑,村委会才帮忙清扫,并且弄堂不同于外面马路,交警部门也难以执法。
屡禁不止背后有巨大利润?
其实,更让宝山区职能部门头疼的是渣土车跑冒滴漏、偷倒乱排渣土,严重影响环境。
记者来到杨行镇泰和路和江杨北路交汇处,路上和高架上大型集卡川流不息。杨行镇城管部门张队长说,高峰时段,这条路上的渣土车一天有1000车次,一般也有300—400车次,普通运货卡车甚至达万辆以上。与渣土车打了30年交道的张队长说,渣土运输成本为每方65元左右,处置成本为每方110元左右。那些违规运输、偷倒乱排的运输方,一般只要30元就接单。如果是直接乱倒,不是运送到规定的渣土处理站,工地方直接“省”下每方110元处置成本。一般工地渣土都以万吨为单位,这其中就存在巨大利润。
在这个利益链中,除了违规运输车队和工地方,还有“黄牛”存在。当工地需要运送渣土时,面对正规车队每方60元以上的价格,“黄牛”提出的每方30元甚至25元的接单价格,自然让工地方心动。为躲避城管,这些违规车辆常深夜出动,关掉GPS,从工地内运出渣土,前车开道探路,后车紧随。因为本身就没资质,所以根本不会采取封闭措施,跑冒滴漏严重。为节省油费和垃圾处理费,这些车辆从来不会去正规处理点,通常是找一个摄像头覆盖不到的地方肆意倾倒,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