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微软做了六代AI 为什么不进军零售?
作者: 亿邦动力网 来源: 亿邦动力网 2018-08-09 06:00
【亿邦动力讯】7月底,微软发布了第六代小冰,这是小冰作为AI语音助手历史最大幅度的升级,引起业内关注。
一直以来,微软在AI和语音语义技术处于领先。据了解,包括siri、百度、三角兽等公司的语音识别团队,都有微软前员工的身影。这也间接证明微软的影响力。
第六小冰的功能“亮眼”,不仅有高质量的语音互动,还可以模仿人类歌手唱歌,编写文章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公布的商业化项目中,并没有包括大热的电商和零售行业。难道AI语音语义在零售领域走不通?微软的背后如何思考?
微软小冰项目全球负责人、“小冰之父”李笛向亿邦动力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互联网限制“AI+电商”
“在日本和美国,AI人工智能在电商行业更容易发展,在国内就困难多了。”李笛说,AI人工智能最容易忽略的是——“迁移成本”。
迁移成本简单说,是用户有多大意愿。放弃现有习惯而选择AI。
10多年前,我国从录像带非常迅速的迈入DVD时代。而日本、欧美等国家却进展缓慢。原因是这些国家录像带市场发达,人们没有更换DVD的强烈需求。迁移成本高,客观上遏制DVD技术的发展。
现在这个情况正好相反。
今日,我国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也慢慢限制AI的需求。对于用户来说,“为什么要换?”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用户在国内通过手机app能方便叫外卖或电商平台下单。现在突然让他对着音箱的语音助手,叫外卖,买东西。用户肯定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要费劲去用音箱解决呢?迁移成本高,这困扰了很多从业者。
“我国移动互联网链条非常完整,AI人工智能很重要,但目前不必要。”李笛总结。
反观美国、日本、印尼的电商人工智能化更容易,因为它们互联网时代发展水平并不高,包袱很轻,用户的迁移成本低。AI落地意愿会更强。
AI智能助手 “大有可为”
那么AI智能语音在零售这个赛道上,到底走得通吗?答案是肯定的。
李笛介绍,微软小冰团队在日本和美国做了零售行业的实验,效果非常好。
亿邦动力了解到,去年底在日本,微软小冰团队和Lawson(罗森)便利店合作,用日常聊天的方式,4天内成功“勾引”了57%的用户到店完成消费。 当时,Lawson用小冰在日本公开发放100万张现磨咖啡优惠券,最终兑换率超过50%。根据机构测算,平均每张优惠券能为门店带来近20元的利润。
亮眼成绩背后,微软小冰实际上是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大范围的促销:通过1对1的情感对话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店内的促销,领取打折券,并尽可能在指定时间内到店消费。
12小时内发出100万张折扣券,并在60小时内让超过50万用户到店消费,规模化是AI人工智能的强项。
“小冰能推销出这么多的优惠券,因为她在与用户交互时更像人。”李笛谈到,通过简单的聊天,小冰能引导用户对优惠券产生兴趣,最终主动向小冰索取优惠券。另外,日本约2亿人口,更容易覆盖。
对零售业来说,AI在未来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小冰与顾客打折券对话图)
小冰为何拒绝顺势而为?
(微软小冰项目全球负责人 李笛)
未来将颠覆想象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到105.7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70%。随着智能语音应用产业的拓展,市场需求增大。据亿邦动力获悉,小冰已经在全球收获 6.6 亿用户,月活近 1.2 亿。李笛希望,未来AI小冰将会成为真正的“人”。
1. 视觉识别和语音识别必将“合体”
2.情绪是AI交互的关键
3.“数据+云端”是未来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赞